London, Paris, Oslo, Copenhagen, Barcelona
Station 0ne 第一站: 倫敦 London 12/9-12/18 ( 下 ):
倫敦-食:
還記得在倫敦時,某天心血來潮,非常想吃韓式料理。在吃飯的途中,因為點了太多,除了一個拌飯外,還另外單點了泡菜煎餅。身旁也坐著獨自一人吃飯的女生,就問她 “要不要吃煎餅?” ,一直以為她是日本的旅客,殊不知在幾句話聊天下來,才發現她是來自中國大陸,目前正在倫敦出差中,非常神奇的是,她也在今年的時候去過台灣~ 你就懂我為什麼加深我覺得世界真的好小的概念。我們從餐廳聊著聊著,一起逛了逛書店,也在書店買了新的別針還有小說,之後也到市中心散步、閒聊著,買了中式點心肉包一起在餐廳的屋簷下躲著雨,也別有一番樂趣。
她跟我分享到,她從大學就離開家裡,漸漸地到現在過了十年,她就在德國生活著。我問她: 難道不懷念家嗎? 她回我道:很多感覺,會隨著時間漸漸忘卻了。在我心中,她好勇敢,一個人就這樣在異地生活著。
對大家而言 ”家” 是一個什麼概念? 讓我不經好好的去思考,是指”家鄉”、或是”家人所在的地方”、還是”你心所屬的地方?” 我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跟我有同樣的想法,就我為例,我的家鄉是在台中大甲,我去台北讀書。每當回到家鄉時,一切的事物既是讓你懷念,你喜歡的小吃還是一就排滿了許多人,但又會發現這幾年當中有著些許的改變,但基本上還是你心中的那個鄉鎮。不論是在台北待有一段時間,或是開始有出國看過不同的國家城市,漸漸地我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為什麼? 是我變了嗎? 更多的只是當你明白,這世界的遼闊之時,就會更不願被那個 ”鄉鎮” 和”家”所束縛著吧。當夜色漸漸暗了下來,也到你我道別的時候,謝謝總讓我在旅程中遇對美好的人事物。
倫敦-全球頂尖的大學之一 劍橋 Cambridge :
在倫敦當然大家最推崇的景點不外乎也有劍橋還有牛津兩間頂尖大學,因為旅館在 King cross station 附近( 推薦: train line 的官網還有程式方便網路上訂票 )一大早七點多就離開旅館前往車站等車。提到劍橋最令人想到的就是,徐志摩吧,其實當天天氣不是很好,颳大風下午還下起大雨,外加上進去劍橋大學當中學院參觀,都是需要另外購買門票才能進入,還可以跟路邊招攬當生意的人報名參加乘船活動。但我本身對劍橋沒有多的感覺和連結,所以沒有停留太久,基本上大概待了一個半天就離開了。但在劍橋發生了一件很荒唐的事情。
我一直覺得英國是一個存在階級分明的國家,他們不像印度的種姓制度,在英國的階級更像是留著王室的血脈,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問了問當地人,這裡除了學生大部分的人都是英國人。這件事是這樣的,我去了一間網路上推薦的咖啡廳,享受著早午餐,因為我非常喜歡吃司康,而且英國的司康更為著名,當然二話不說就是我的首選,配上奶茶,你可以感覺到茶的香氣還有剛烤好的司康的香氣。司康沾上些許的鹹奶油,配上微甜的手工果醬,會讓人在天氣不好的劍橋多少獲得些安慰,就在此刻旁邊坐下了一個家庭,一個老奶奶帶上女兒還有孫子吃飯,我非常喜歡用手去拿食物,因為你可以感受到司康餅的熱度還有札實感,但就在當我這麼吃的時候,旁邊的奶奶開口了,她可能覺得我帶著耳機,聽不到她說話。她說著 ”你們看看怎麼會有人這樣吃東西? 這麼低俗,完完全全毀壞了食物。”就當我還在震驚之時,我也轉過頭跟她對視。或許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吃的文化,我又默默的冒犯到她人。
當下聽到時當然多少會有受傷的情緒,會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要改掉這個不好的壞習慣,但這就又是大眾標準跟自我的拉扯。所以頓時就笑笑將這件是拋之腦後,因為我就是我,我沒有做了什麼事,去冒犯或影響他人,只是她看不順眼罷了,那我又何必跟他計較呢,是吧?
倫敦-在旅館中的社會觀察家:
我喜歡住青年旅館 XDDD 當然主要原因是價格上比較便宜,基本上有 6 、 8 、 12 人混宿,基本上就提供一個床位,在床頭提供床頭燈以及充電孔。
基本上遇到的都是西方人,不論是在旅館遇到的或是在美國的室友,我發現這就是文化上本質的差異,對我來說,如果我太晚要出門,或是回房我都會怕打擾到睡眠中的人。東方文化教導我們的是,內斂的情感表達,也可能是我自己本身考量太多,不論關、開門,都非常小心翼翼。但對於我遇到的大部分外國人,根本就是發揮個人享樂主義到了極點。我必須說在倫敦遇到的室友真的是讓我徹夜未眠、打亂我的生理時鐘。打呼聲就算了,將門”帶上”有這麼難嗎? 搞得好像大家在比賽看誰能先把門拆下來似的。有幾晚還更加誇張,幾位男生喝有喝到凌晨三點回來,他們還繼續在房間大聲地暢談,跟歡笑,其實一般青年旅館都有大廳供大家聊天用,因為過大的聲音,將我從睡夢中打攪醒,接下來他們爬回床鋪,我以為這一切荒謬行徑要終結了,沒想到他們接下來一人一句唱起了歌… 我不確定他們是否喝醉,只是我也真的醉了遇到這種荒唐的事。
我喜歡西方教育教導大家表達衷於、表現自己。面對不同的人,或者是文化時,我們不能迷失在主流會是大眾崇拜的文化當中,我們要清楚的了解我們自己,我喜歡我的思想是自由的,但我也不排斥我自己本身有的東方特質,我們不能被這世界所吞噬,不能在生活中忘記也放棄了自我的意識。
何謂”文化融合”其實每個文化過於極端,都會有出現產生弊端,就以台灣為例子,在過度制式的教育下,我們的腦袋漸漸的不靈光,不懂得變通,我們只懂照本宣科。這就是為什麼我喜歡旅行的原因之一,我想從不同文化當中尋求不同的”優點”然後成為更完整的人罷了。
倫敦-對我而言…?
對我來說也是完了一個小時後的心願吧。我喜歡倫敦的藝術氛圍,跟巴黎的感覺又不大相似,非常喜歡逛倫敦的皮革小店還有小市集,你會被街道上行走的人身上穿搭所吸引,這是一個需要細細品味的城市;剛到時我也不太能習慣倫敦人步調好快跟紐約一樣,可能因為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城市,連等的紅綠燈的時間都沒有。我喜歡這裡的建築,在周末或下午,父母都會帶著小孩出來到博物館或是公園玩耍著, XDDD 下次再跟大家分享,東、西方家庭教育的方式吧。還記得我當時去了大英博物館,第一次看到木乃伊起雞皮疙瘩,從東方文化走到非洲、南美、埃及。人呀,其實是一個多渺小的存在,我們現在所享用的都是千萬年來歷史的累積,瞬間在歷史的衝擊下懂得謙卑,將自己的生命放在歷史的演進中,根本不值一提、微小到不會讓人注意,所以當下問自己能為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 我想這就是我這次歐洲旅行所追尋的答案吧。這些就是我在英國倫敦的心得還有一些趣事啦~ 希望你們會喜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