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HAVE A Magic Card, and you?

 

  如果要我推薦第一次想觀影有關於時尚產業的電影,我會強力推薦「穿著Prada的惡魔」,經典且代表性指標的電影,使用一派輕鬆的手法、親民化零距離揭開神秘時尚工作產業的面紗,如履薄冰的工作氣氛、難相處的同事、和做事雷厲風行的上司,配上菜鳥助理蛻變記一定是非常好的選擇。相較之下我個人更加偏好喜歡探討多元議題的「購物狂的異想世界」,不光光只侷限在「時尚」和「職場」,更多的是如何掙脫時尚圈既定的枷鎖和商品的束縛,並且教你如何活出自己並且誠實的面對自己。

 

rebecca.jpg

 

 

  電影當中Rebecca 說道「每一樣東西都有兩個價格,一個是Real price & Mama price」而real price的商品可以讓你擁有三週的新鮮感、但是mama price的商品卻是褐色的毫無光彩的,但是只要你擁有一張Magic Card 你就可以擁有全世界,就如同熱奶油融化在吐司上,而長大後的她,一共擁有12張魔法卡呢。

 

  相信喜歡時尚的人都知道,如果你不是明星或是所謂的KOL有來自廠商的sponsor,其餘你要跨入時尚界的門檻或是挑選雜誌中的任何一件單品都會讓你花費不貲,先不論是一線品牌或是頂級品牌當中的任何皮件商品,光是一個普通Birkin就要近四十萬,更不用說其他列為頂尖品牌的Delvaux Moynat。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時尚讓人著迷的地方,總讓人看的見但卻又保持著你我間的距離感。

 

  從這部電影當中認知到或許時尚產業很美好,我們會被它光滑的觸感、皮件的氣味、一體成形的剪裁所吸引,沉浸在品牌所營造的優越氛圍當中,但Rebecca給我當頭棒喝,我們有衡量過自己的能力和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是相衡的嗎? 還是我們只被品牌名氣、大眾潮流所推擠著向前? 這可能是你也是我的故事,可能有人抱怨整部劇的劇情太過於公式化、老套,但是何嘗沒有從中看到你我的影子? 每年10月中百貨公司的周年慶,大家搶的是一個低廉特惠的價格? 還是自己的需要?

 

re.jpg

 

 

 

我們有過時間停下來認真的看自己? 看自己的身體線條聽聽身體的需求? 挑選過自己的風格?什麼樣的單品能代表自己?什麼適合自己? 還是你只是依照潮流時尚界的ICON來告訴你,今年秋冬的潮流? 或是今年一定要購入的IT Bag 就立馬手刀加入購物車? 我們有試著想了解品牌背後所代表的風格跟自己相符合嗎? 而往往總是等到激情退卻後,回到家中拆開一封封銀行催繳帳單時才赫然發現自己好像又將不必要的東西帶回家了,開始斥責自己的衝動,並告誡發誓著要戒掉這個壞習慣,但看到手旁特價活動或是手機螢幕上顯示Extra 50% sale時又打開程式,開始將一件件商品加到我的最愛。我想這就是我在這部電影學會的事吧,無庸置疑的是,時尚讓我變得更加有自信,但是我們仍時時問自己Magic Card 真的有帶給你魔法了嗎? 或是將你的人生帶往更美好的境界? 還是總將你一次次的又推向深淵當中。?

 

  知道時尚圈部分運作狀況後,我仍不會退卻我對時尚產業的渴望和熱愛,它有著令人為之瘋狂的魅力。時尚是一個專有名詞,也是世代脈絡下流動性改變的動詞更是具有吸引力的形容詞,但千萬要記住「絕對不要讓它成為你的主詞」

 

confessions-of-a-shopaholic.jpg

 

  2019/11/10 已成功刊登於Wazaiii: https://www.wazaiii.com/articles?id=1955

arrow
arrow

    hilariouslyhu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